11月20-2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東海典型海區生物資源與環境效應評價及生態修復”2020年度研究進展及學術研討會在溫舉行。本次會議由廈門大學和我所主辦。參加會議的有各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主要成員,中科院海洋所的肖天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的張士璀教授、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的戴天元教授等三位項目咨詢專家受邀參加了會議,其余項目咨詢專家參加了線上視頻會議。閆茂倉副所長代表我所作了致辭。
會議分別由課題組總負責人黃凌風教授、劉偉成高工主持,各課題組負責人匯報了2020年度研究進展,項目咨詢專家分別對每個課題匯報進行了點評,并給出了建議及意見。陳佳等專家學者作了“大型深遠海養殖設備海峽1號進展”等十個精彩的學術匯報,引起參會者熱烈反響,
會后,參會人員分別參觀了生態浮魚礁示范區和我所洞頭基地,在洞頭基地張立寧主任的介紹下,了解洞頭基地的科研和生產概況,實地參觀海水魚類繁育車間、壇紫菜育種實驗室。
“東海典型海區生物資源與環境效應評價及生態修復”項目牽頭承擔單位為廈門大學,課題承擔單位為廈門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寧波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與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等,其它參加單位有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福建省閩東水產研究所、寧德市富發水產有限公司等。項目圍繞大黃魚種質資源提升、生態環境評估以及生態廊道構建等研究內容,綜合運用現代組學、eDNA、穩定同位素、粒徑譜、食物網動力學和生態位模型等技術手段,研發資源養護與退化水域生態修復技術并開展“彈性”生態牧場技術集成與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