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洋牧場構建技術
介紹:
現代海洋牧場是基于海洋生態環境,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支撐和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理念與方法進行管理,最終實現資源豐富、生態良好、食品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漁業生產方式。新型海洋牧場構建技術主要包含生境改造技術、底播與增殖放流技術、魚類馴化技術、跟蹤監測及安全評估技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

溫升區海洋牧場示范區

溫升區海洋牧場海陸交接試驗區構想圖
主要研究進展:
早在1984年,我所便在南麂列島中的上馬鞍島海域建立人工魚礁試驗區,以增殖島礁性名貴魚類,成為全國首批開展人工魚礁相關研究的單位。近年來,我所積極探索開展海洋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對三門灣核電及其周邊海域進行了連續多年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積累了大量調查資料;在洞頭本島海域進行了人工藻場的建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長期進行大黃魚增殖放流和溫臺漁業資源調查工作,具有良好的增殖放流和跟蹤調查基礎。這些都為海洋牧場構建提供了技術基礎。2015年,我所邀請國家海洋局海洋監測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溫州海洋環境監測站、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召開了“海洋牧場”項目合作研討會,就浙南地區如何開展海洋牧場建設和未來合作的可行性等事宜進行了討論并達成了合作共識。2016年與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書,雙方就建設基于核電特色的海洋牧場工作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積極探索在核電影響下的海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方式方法,減少周邊群眾對核電工程的畏懼心理,實現核電與海洋的和諧發展。

1984年浙南人工魚礁建設研究課題設計投放的多層登陸艇式翼船型自沉人工魚礁

“海洋牧場”項目合作研討會
相關技術:

1)生境改造技術:

洞頭海域銅藻場重建技術
2)底播與增殖放流技術:

大黃魚資源增殖放流技術
3)魚類馴化技術:

仿生機器魚模仿放牧魚群的“頭魚”
4)跟蹤監測及安全評估技術:

海上生態環境監測及聲學探測
|